大家好!欢迎来到《岐黄圣贤智慧》公益学习平台。
我们精心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——《太上感应篇图说》线上共修课程开课啦!欢迎海内外家人一起来学习。每天一课,共计213课。每一课阅读、朗诵的时间大概5-9分钟,适合的学习群体和场景:
1、个人学习读诵
2、家庭学习:家长带孩子一起朗读学习
3、企事业单位、团体组织:主管带领团队一起共修学习:比如每天的例行早课,一日之计在于晨,短短几分钟的朗读学习,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当天的学习工作当中。
《太上感应篇》
宋 • 李昌龄 著
清 • 黄正元 注
清 • 毛金兰 增补
任琳 宁志荣 主编
《太上感应篇图说》039: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
【原 文】
韩公盛德古今无,人己同亲未有殊。
至圣中怀诸佛量,子孙世世耀麟图。

《太上感应篇图说》039: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
【注 解】
喜欢得到,不喜欢丢失,这是他人和自己相同的想法,势利小人忌讳别人获得,高兴看到他人损失,这是因为他心胸狭窄,不能平和的缘故。抑或思考财物聚集和散失,势力的兴盛和衰败,事业的兴旺与废弃,学问的进步与倒退,功名的成功与失败等一系列事情,别人的成功和获得对自己没有丝毫伤害,而自己为什么要产生忌恨的心理?别人的失败和倒退对自己没有丝毫好处,而自己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高兴呢?这样的人常常自己给自己带来有害无益的烦恼,只会增加自己的罪孽。
【案 例】
宋朝韩魏公韩琦,字稚圭,一生心怀公平地待人接物,从来不过分苛求人事。在他当政期间,读书人每天拿着自己的文章奉献给他。凡是他认为作品好的,便抄写录存经常诵读,钦佩之余,说:“我韩琦赶不上人家的文才”。凡是他认为作品不好的,就亲手把这类文章藏起来,不让别人看到。听到他人有善事便欢喜庆贺,赞叹欣赏,说:“这是个正人君子呀!”听到别人犯了过错,便把手放在胸前长久地叹息说:“这人平常很好,怎么会有此过失,会不会是传话人传错了”。有人告诉韩公说:“能表彰好人,也能惩处恶人,才有君子仁人的公正平和的心理。公总是赞善而没有批评,这不能算是正直的道理。”韩公说:“当今人才辈出,大加奖励提拔都恐怕不能振兴,怎么能容许稍微出现挫抑人才的作法。而且,君子和小人哪个朝代都有。如果对恶人恶事处分过于严厉,就杜绝他们改恶从善的道路,就会使恶人自暴自弃。我身为宰相,要为朝廷培养人才,所以我看待别人的得失,就像看待自己的得失一样。大体应当这样,怎么能同乡野阉畜性的作法那样一割了事,或像一般人那样随声附和,取媚世态呢?”指责韩公的人又惭愧又佩服他。韩公后来五福齐全,儿子封了王爵,女儿作了皇帝的妻子,子孙为官,世世代代门庭繁盛。一直到南宋末年,还有后代作朝廷大臣的韩氏子孙。
执政三朝德望隆,平心接物不矜功。
视人犹己存仁恕,胞与为怀慕魏公。
我们强烈建议您早晚各读诵一遍,并且思考以下问题:
早课思考:
1、通过今天课程中的教诲、案例的启迪,我之前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?我应如何改正?具体从哪里做起?
2、我有哪些地方之前做的好?怎么样可以做的更好?我可以引导其他人一起来做吗?
晚课思考:
1、今天我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好?有哪些不好的念头和情绪?我如何改正?具体从哪里做起?
2、今天我有哪些事情做的好?有哪些好的念头?引导自己时刻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行举止,鼓励自己善的念头和言行举止,改掉自己恶的念头和言行举止。
如此坚持半年,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,成就幸福美满的家庭,打造内外兼修的优秀团队!
编辑:梁小添
本文摘自:岐黄圣贤智慧(微信公众号)原文地址》》》
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